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2   点击数:

2024年9月11日下午,在西安文理学院明德楼H0258,马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办了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活动,中心主题是围绕教育部9月初组织的纲要集体备课会培训畅谈学习心得。本次集体备课会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维春院长和刘永平书记参加,活动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室主任宋新邵老师主持,教研室赵俊老师、杨宗凡老师、王舵老师、薛浩老师、赵华老师、杨永庚老师、陈勇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宋新邵老师做了主题为《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全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第一,坚定历史自信。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第二,增强历史自觉。提升历史自觉,从根本上意味着对人民立场的选择和坚守。第三,掌握历史主动。历史主动是历史自信的内在要求。第四,勇担历史使命。勇担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境界。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锻造了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中国共产党。

赵华老师在发言中谈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期五天的培训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总结提出几点体会:

(1)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有大历史观,不仅要把历史事件有什么、为什么讲清楚,还要将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纲要讲清楚,引导学生围绕历史线索全面具体地了解近现代中国故事,体会到自身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2)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研究性教学与实践学习的结合,着力构建教师学生互动、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结合、网上网下融合的大课堂,不断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知识能力。

(3)让历史说话。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吃透课本的基础上,注重系统思维、历史思路、统观全局、提纲挈领。利用假期时间在网络上多听课,多学习,博采众长。可利用视频、音频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让人物、物件、歌声出场,使学生看到历史情景,听到历史声音,体味民族魂魄,产生深沉共鸣,对自身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生发强烈的自豪感。

杨永庚老师总结提出要及时跟进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论述在哪里,上级会议精神在哪里,工作现实需要在哪里,理论学习就跟进到哪里,及时补钙充电,做到常学常新。一是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要在常学常新中“深化”。深化,就是多学多思、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学深才能悟透,常学常新是前提、更是基础。二是纲要课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联系实际学善于读过原文寻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理论背后的实践要求和真理力量,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如果只是满足于“学过了”“看过了”、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效果也必然打了折扣。只有学习跟上了、深入了、到底了,才能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打牢打实施思想基础,更好地指引实践。三是要创新。纲要长期以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固化现象,如洋务运动,洋是西方人,务是学习、模仿、做、行动等,事实上,那一阶段的事实是中国人模仿、学习、借鉴西方人的行为。因此应该叫做“务洋运动”,这样最准确、也最科学。

薛浩老师总结提出用学术讲政治是思政课的关键要求。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学理性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用学术讲政治是思政课的关键要求。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清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方向性,也要用学理分析彰显思政课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思政课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讲政治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帮助学生在把握大势中坚定政治方向,在横向比较中增强政治自信,在历史发展中深化政治认同。

杨宗凡老师总结提出要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契机,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增强专题式、启发式教学,对于教材要多看、多听、多想,以更加丰富的历史资源储备、更加宏观的视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为之后日常教学筑牢基础,打好根基。

赵俊老师总结提出参加集体备课会,聆听专家讲解《纲要》课的开设意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重点问题的分析讲授,确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可谓收获颇丰。作为承担这门课程的新教师,虽然我是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但《纲要》课毕竟不是历史课,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要讲好这门课,不仅需要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储备,更需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政治理论课,目的是要解决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特别是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关注的问题。

王舵老师总结提出几点感受。一是注重史实与史观汇通。“纲要”课教学要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这要求教师将史实与史观会通。一是突出基本史实。二是阐明正确史观。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分析这些历史选择及历史成就的必然性,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认同正确的历史结论,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三是注重史观的运用。引导学生“转识成智”,即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度思考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自觉自信。

陈勇老师总结提出要高度重视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指导现实工作、明确发展方向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干部及青年确立历史思维、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多次指出,历史是“智者”“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而强调最多的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整个集体备课会交流探讨氛围热烈,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培训收获满满,大家表示都希望今后能多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类似活动,提高认识,推动纲要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