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讲话,科学系统地论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等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纪念该重要讲话发表3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部分师生经过数个月的准备,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课堂研讨”的方式,完成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特别一课”的录制。
此次“特别一课”由思想政治教育系范雪峰老师全程备课设计、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赵昱、张梦璐等学生代表协助组织完成。该节创新课堂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课程“线下合作学习”教学经验,采用“师生交互参与、内容递进深入”的方式,围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讲话展开讨论交流。首先,在教师课堂导入后,是学生主题发言环节,两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完成主题讲解。刘静茹同学分享了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感悟;她沿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路,回顾了思政课教师“六要”职业要求,落脚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名句名言。卢才敏同学重点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八个统一”问题,她从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等角度切入,通过例证的方式,列举了本专业近年来思政育人教学改革的多方面成绩。胡伊晗、姜孟臣同学分别对以上主题发言给出点评。其次,在“间谍攻守互问互评”环节,两小组同学围绕文中热点内容展开问题讨论。王文烨、袁爽同学就“思政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问答分析,屈婧玮、苗新月同学就“思政老师怎样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讲好思政课”评析了对方组同学的作答。接下来,王伟萌、包锦城同学对两小组的问答表现进行了反思。期间,指导教师也分别对以上环节进行了表现评价。最后,两小组的评论人黄珂、赵嘉怡、张若瑾同学就经典文本研学、材料制作、合作参与状况,“学科素养、沟通合作、教育情怀”课程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评价。
此次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群多位教师的大力支持。虽受疫情影响,“线下课堂录制”数次中断延期,但思政专业师生克服困难、协同实践,在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方面,借助教师组集体备课,师生合作参与,转换了教学话语,提升了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设计成专题,引导学生自主研学,创设属于学生的课堂语境,把灌输说理式的教授转换成引导叙事式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具亲和力。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的分工参与,学生体验了比较式融入,丰富了主体认知。通过不同学习角色任务的课堂展示,学生们将个性化学习成果相互比较,充分显现了经典思想论述的理论张力。多维度的理论学习过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21世纪的丰富发展,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鲜活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借助教师集体备课、师生翻转课堂等路径,此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合作学习特别一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生中广泛交流,产生了积极反响。大家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应秉持“守正创新”原则,既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经典文本内容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要求,特别是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性贡献。这就需要师生进一步拓展视野,及时参加时政专题理论学习和实践研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积极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努力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同时,要让思政课变得有温度,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对党、国家、社会、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只有在课堂中注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此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展现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理论功底、情怀担当、人格魅力,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引导他们深化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争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系 范雪峰
2022.4